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生活 > >> 内容页

89年前的“远东第一大厂”,如今的大片拍摄胜地 这里记录着现代工业文明发展的故事_世界今日讯

2023-04-12 21:06:23 来源:扬子晚报
00:53

1934年,从美国归来的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和侯氏制碱法创始人侯德榜先生在现在的南京江北新区大厂街道辖内共同创立了当时的“远东第一大厂” ——永利铔厂。


(相关资料图)

依托1934年以来的工业遗存和深厚工业文化底蕴,大厂探索出一条新时代工业科技、生态保护和文旅服务协同发展的转型之路。

《我不是药神》里法桐成荫的街巷,网红大片里的工业风文创园区,朋友圈里新晋热门景点桃湖公园……这里记录着现代工业文明发展中光阴的故事。

1934影视文化产业园

【锈】老厂房、旧机器讲述工业文明故事

老旧的厂房经过出新装潢成为文创公司的办公楼,生锈的大型化工装备成为园区里的艺术装置,废旧的铁皮经过创意搭建变身几层楼高的大型机甲,淘汰的车床培土栽花摇身一变成为园区一角的园林小景……在1934影视文化产业园,工业遗存经过二次改造散发出独特的魅力,随手一拍,就是一组极具重工业风格的时尚大片。

机床改造的花坛

大厂地区以钢铁化工等产业而兴,随着时代发展,迎来转型升级的挑战。近年来,大厂聚焦“工业生产、工业文旅”两大主要特色产业,打造工业文明小镇,以南钢为核心的生产板块,以1934影视文化产业园为核心的文创生活板块和以桃湖公园为核心的生态板块,彼此相融互通。如今,1934影视文化产业园已经基本建成,并成功引进一批文创类企业入驻,风格鲜明的园区成为很多网红拍摄的首选。

桃湖公园

【秀】桃花圃、碧水湖记录绿色生态转型

桃花刚刚飘落,晚樱繁花满枝,水菖蒲也开始绽放,这个季节的桃湖公园美不胜收。谁又能想象,这里曾经是废弃的水库?

飞瀑叠池

桃湖公园的前身刘家湖始建于1958年,曾在上世纪作为鱼塘、雨水汇集、农田灌溉水源以及部分居民生活污水排放使用。环境整治前,刘家湖周边的生活和部分工业废水常年无组织排放,造成水质恶化,给区域生态环境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2020年,江北新区和大厂街道对这一片区进行全面提升改造,让园区的地貌水体、景观绿化以及周边的道路交通都全面升级。利用原有的山体走势,打造步移景异的花阶拾趣景点;利用原厂区水源及藕塘,打造参差错落、飞瀑倾泻的叠池;连接花阶拾趣与儿童乐园的飞虹桥形似雨后长虹,横跨于水面之上;改善水体各种水生植物错落生长,还引来水鸟飞禽无数;精心栽植的香樟、黄山栾树、乌桕等树木,形成四季色彩丰富的植物景观画卷……

老式洋房出新后成为餐饮店

【嗅】小面馆、网红店烘托产城融合烟火气

老工业片区配套完善,最不缺的就是生活气息,在大厂,有很多开了十几年的小餐馆。而随着1934影视文化产业园、桃湖公园的建成,更多具有网红特质的餐饮集聚,让大厂的烟火气更加喧腾热闹。

在桃湖公园一侧,配套建设的“桃花里”商业街区既有快餐店、奶茶店、咖啡厅等小店,也有火锅、日料、烧烤等各色吃大餐的餐厅,每逢节假期,随着逛公园的客流到来,各家餐饮店生意都异常火爆。1934影视文化产业园里,同样有餐饮娱乐配套,老厂房里的轰趴馆、酒吧,小洋房里的咖啡厅、照相馆,浓浓复古气氛里体会别样风情。

大厂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大厂工业文明小镇的发展定位是以打造“工业旅游+”为主线,以全域工业旅游为亮点,做强特色旅游、增强文创体验功能,同时进一步提升医疗教育、商务商业、品味居住等城镇功能,将小镇打造成功能复合、产城融合、环境宜人、配套完善的新型工业旅游小镇。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刘丽媛/文 实习生 李亦婷/摄

校对 盛媛媛

关键词:
分享到:

Copyright ©  2015-2022 海峡时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邮箱:396 029 142 @qq.com